英国弹射中心对中国创新中心建设的启示
时间:2017-10-19

信息产业与技术研究部 赵杨

 

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持续低迷。英国科学研究世界领先,但技术转化方面则缺乏充足资金,难以推动英国经济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低迷。2010年3月,英国企业家赫尔曼·豪泽发表《英国技术创新中心当前和未来的责任》报告,高度强调英国亟需采取措施缩小研究发现与后续商业化间的缺口,参照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对技术创新中心保持长期投资,帮助企业获得最优秀的技术知识、基础设施、技能和设备,使英国的科研成果商业化能力实现跃升。

作为回应,2010年10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英国政府将在2011-2015年间,提供2亿英磅资金给予Innovate UK(英国的创新机构,前身为英国技术策略委员会The Technology Strategy Board)来建立一批弹射中心(Catapult Centres)。2011-2015年间,英国先后建成了高端制造中心、细胞疗法中心、近海可再生能源中心、数字经济中心、未来城市中心、卫星应用中心、运输系统中心,第一批共7家弹射中心。之后又陆续成立了能源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精准医学诊断中心、化合物半导体应用中心和药物发现中心。截止2016年底,英国共成立了11家弹射中心,涉及制造、生物、能源、医疗、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众多方面。

英国弹射中心的建设具有鲜明的特色,其对于促进英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功不可没。对于推进中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瞄准前沿及新兴领域,加快中国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

弹射中心侧重选择新兴技术领域,尤其是英国在世界领先的技术领域,共涉及了九大类方向,包括高端制造、细胞疗法、近海可再生能源、数字经济等,这为英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借鉴英国的经验,中国要加快建设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总体架构、运行机制和监管模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重点领域,逐步梳理确定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中国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参与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核心载体,提升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引导多渠道资金向创新中心聚集,实现商业化运营

我国创新中心的设立,可以借鉴英国弹射中心的成功经验,由政府提供部分科研项目的启动资金,用于基础设施、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发等方面,企业和科研机构按照一定比例提供配套资金,共同开发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同时注意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新中心根据不同资助类型管理知识产权。待技术成熟之后通过会员费、服务费、知识产权转让等渠道,实现创新中心自负盈亏、商业化运营。

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将中小企业纳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英国弹射中心非常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与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互动,推动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融资难题,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随着互联网、开源软件、开源硬件,以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创客”、小微企业等小而专的企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可以借鉴英国弹射中心的经验,加快建设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公共服务平台,如信息服务平台、大型实验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中试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融资平台等,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潜能,将中小企业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